Hi, 热点追踪网欢迎您!

登陆账户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校长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学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0/11/10   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日前顺利闭幕,“十四五”的规划蓝图正徐徐展开,全国教育系统正锚定2035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全力贯彻落实。2020年11月6日—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立德树人,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为主题,探讨新时代基础教育如何整体优化教育过程,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界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共聚一堂,碰撞智慧,交流思想,呈现了一场主题鲜明、视角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盛宴。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志敏主持本次论坛开幕式。

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同志正式宣布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开幕。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在开幕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故此,本次论坛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为主题,探讨新时代基础教育如何整体优化教育过程,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就是以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特别是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抓手,促进和提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的整体优化,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知道,过程做好了结果不会差。我们坚信,整体优化的教育过程,一定带来教育质量的整体优化和提升。

接下来两天的论坛内容,既有理论研究的前沿报告,也有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有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思考,也有未来发展的蓝图、展望。各位专家、校长将从教育供给侧改革、信息化手段应用、教育评价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等各个角度对本次论坛主题进行讨论和阐释。大家通过本次论坛,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并在各自的理论研究、办学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革除弊端、发挥优势、勇于创新。

中共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在致辞中表示,海淀教育体量大、类型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海淀特色,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当作海淀的命根子、金名片,是海淀兴区强区的重要支柱,代表着海淀社会形象,彰显城市精神,传承着海淀创新的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淀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实现了新的发展。到2022年,进一步巩固提升海淀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尤其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落实到教育全过程,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落实到教育全过程,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迫切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任务。

本次论坛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群英会,也是北京基础教育、海淀教育同仁学习的大好机会。海淀教育将进一步增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人民教育家、全国改革先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在视频致辞中强调,立德树人是我们办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是概念,不是口号,要切切实实在所有的学校落到实处,办出效果。

全体教育人必须牢固树立育人的大目标,因为教育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任务的贯彻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等,是全覆盖的。

课程学科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的单一功能而忽略了教育性,那么教育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是德性和知性的融合,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是思想、道德、情操、品质、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所有的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我们的老师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钻研教材,能够把教材里面的育人价值发掘出来,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传授融合起来进行。

德智融合是相得益彰,我们的课一定要有教学的价值、精神世界抚养的价值,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撒播做人的良种,这个根本任务的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它要求教师确实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战略观念,深入学生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施以良好的教育。立德树人在课堂里是多功能的,不仅是某个学科的具体知识运用的功能,也是德育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包括思维发展、认知功能都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阵地占领了,教育的质量就会大幅度提升。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基础教育领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始终贯穿了立德树人这一主题主线。围绕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受教育观、人才观、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功利化、碎片化的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观,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统筹,整体优化育人过程,形成育人合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立德树人统筹,整体优化育人工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不仅加强需要在国家政策层面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各地各校在实践层面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是要加强五育统筹。德智体美劳分别对应了学生相应的身心发展需求,是相互关联、相处促进的关系。在育人实践中,绝不能对立起来,尤其要从评价制度入手,扭转片面强调智育的倾向,让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真正有效开展起来。二是要加强学段统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合理确定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有机衔接、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三是要加强课程统筹。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高质量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要更加重视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在实践中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影响。四是要加强校内外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各有所长,要加强沟通、相互促进,避免相互掣肘。尤其要重视家风教育,将立德树人工作深入到家庭,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五是要加强资源统筹。学校的经费投入、校园建设、资源配置、文化打造,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着眼于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立德树人必须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必须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立德树人不是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的全面配合与协同推进,需要全体、全员、全程、全时空、全方位、全覆盖系统性推进。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各级政府、学校在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主旨、思想、要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学校。

大家虽然已经意识到并且从内心认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却也对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如何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存在一些困惑。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显然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抓手。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实现学校教育形式、内容和管理的整体性,以及实现家校合作、社会协同育人的整体推进。首先,要坚持以学校育人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场域,整合教育形式,探索课堂、管理、文化、环境有机结合的育人形式;整合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强化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规划;树立问题意识、目标意识,研究、出台实施细则,让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第二,重视家庭教育的育人作用,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创新家校合作活动,统筹“家”“校”的育人资源,实现家校育人的整合。第三,立德树人离不开社会各部分的积极参与。积极宣传,树立社会共育意识;搭建平台,为社会共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场所支持;扩展途径,形成正确的社会环境。

在本次校长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顾明远以“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主题,对中共中、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亮点和特点进行高屋建瓴地解读。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系统的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破除“五唯”顽疾,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顾明远表示,《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导向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遵照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总体方案》第一次提出增值评价的观念,这是评价方法的一个新亮点。

这次《总体方案》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突出加强党的领导。《总体方案》将“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理论部分”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调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主义倾向。在组织实施部分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组织领导。

《总体方案》另一个亮点是强调社会用人评价制度的改革,要克服唯文凭、唯学历的倾向。同时,强调全社会都要参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因此,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不仅学校要改革,家庭教育要改革,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重视人格的培养,同时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奕在报告中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分享了“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李奕表示,当前教育面临的发展需求和责任是,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新型协同供给体系。”李奕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协同供给体系的构建要在立德树人的统领下协同各方资源与服务满足学生动态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更高层次、更优水平的教育供给,整体优化教育过程。

他表示,整体优化教育过程,加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牢牢盯住学生成长这个“靶心”,坚持五育并举,在最基本育人单元上系统整合、协同发力;牢牢扭住学生实际获得这个关键,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教育转型的强大动力。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在题为“在教育过程整体优化中写就立德树人的壮丽诗篇”的报告中,向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表达特别的敬意和追思。

成尚荣表示,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目的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下的整体优化,目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是对立德树人提供一种策略,整体优化是立德树人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整体优化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机制,用整体优化支撑立德树人,因此整体优化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让他更有过程感,更有优化感,更有高质量的发展。反过来说,立德树人要照耀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整体优化应该有方向感,整体优化应该有价值追求,方向感和价值追求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让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整体优化绝不是一种均衡,所谓的均衡,也不是所谓的公平,其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五育融合,立德树人要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孩子们长大以后要创造,但是首先的成长过程是创造性的,只有创造性成长,他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去创造。

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以“整体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和与会者交流了他对创新能力培养和英才教育的思考。

褚宏启认为,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而英才教育的使命是培育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英才;英才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英才教育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英才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形式。”他建议,当前针对特殊学生培养创新能力,需加强走出观念和认识误区,为英才教育正名,解决英才教育的合理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英才教育政策,促进英才教育立法,建立健全英才教育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制订多样性的英才儿童甄别标准,系统筛查,摸清底数,锁定英才教育的目标群体;建立健全英才教育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英才教育模式,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培育英才;健全英才教育的支持系统,重点加强英才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并提高英才教育研究的质量,为英才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国家督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陆云泉在主旨报告环节,围绕“强基计划背景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介绍了北京一零一中的思考和实践。

陆云泉校长表示, “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强基计划背景下,要建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平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我们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梦想的科学舞台,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北京一零一中以培养“未来卓越的担当人才”为育人目标,坚持“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目前,在学校生态智慧课堂“三层八维式”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一零一中初步建设形成三层金字塔型,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性科学课程体系,包括特色书院、大师引领、创新研究、科技英才计划等课程;科技选修、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科考实践等课程和国家基础科学课程(数理化生地、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据介绍,对于部分学科特长突出、对科技兴趣浓厚的学生,学校也积极为他们打造平台,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北京一零一中于2019年成立了英才学院。不断探索具有鲜明的一零一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借助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力量,开发和拓展高端CIE课程。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支持下,由国内最高水平的专家和院士领衔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英才学院创建实验室,并亲自指导。

由英才学院覆盖的领域和学段,包括八个维度的校本课程,和高端的实验室项目式学习和课程,学段覆盖从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的小学、初中到高中,学院在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的支持下,具有一体化培养的优势。英才学院采用项目式培养的新模式,鼓励并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发展规划、以项目为载体制定课程规划,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无边界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

6日下午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举办了分论坛,就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北京师大二附中 王华校长《继承中发展》主旨报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田树林校长《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主旨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分论坛合影

7日上午来自全国14位知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一零一中主会场做主旨演讲。其中在中学组会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校长沈杰分享了《优化成达教育体系  赋能集团优质发展》;北京市第八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校长王俊成分享了《“本真致美地做教育”—— 坚定育人方向,丰富育人内涵,优化育人过程》; 北京汇文中学校长、北京汇文教育集团理事长郭 杰分享了《全人教育 · 作育英才》;广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全汉炎分享了《信息化促进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分享了《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本质意蕴与实践路径》;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巴蜀实践》;贵州省兴义第八中学校长、八中教育集团校长彭贻荣分享了《育人铸魂  活动育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校长沈杰

北京市第八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王俊成

北京汇文中学校长、北京汇文教育集团理事长  郭 杰

在小学组会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窦桂梅校长分享了《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行动与思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国家督学、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可钦校长分享了《人生大课:立德树人的共同行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博士、教授——芦咏莉校长分享了《促进思维发展,优化教育过程》;北京市崇文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别教师——白淑兰校长分享《守望-特殊年份下的教育思考》;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督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卞松泉校长分享《明明白白办学校,踏踏实实教学生》;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的校长、国家督学、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希娅校长分享《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及其实践》;浙江省杭州崇文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兼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俞国娣校长分享《全视角模型: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校长 窦桂梅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校长 刘可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芦咏莉 

北京市崇文小学  校长 白淑兰 

7日下午安排了四场高端报告,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的《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的《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忠实的守望者》等。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