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热点追踪网欢迎您!

登陆账户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中国式相亲”难定褒贬
发布时间:2017/2/27   阅读:

  让一个相亲经验为零的人来谈相亲话题,着实有点尴尬。

  虽说没有“亲身”体验,但笔者曾经是某“大型生活服务类”栏目的忠实观众,观察过公园相亲角里奋笔疾书的父母,也测试过不少婚恋网站及应用的功能。作为正在“奔三”的北漂一族,身边更是充斥着“中年”恨嫁、被迫相亲的男男女女。

  其实,相亲的方式五花八门。不少年轻人热衷的交友软件、“五分钟约会”,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选择另一半的主动权,因此越来越受追捧。相反,相亲大会、长辈介绍等模式,背后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叫人芒刺在背。年轻人吐槽最多、外国人最看不懂的,恐怕主要是这一类父母过度参与的“中国式相亲”。

  所谓“中国式相亲”,形象一点说,就像父母与子女间连着一根线。过去,这根线又粗又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子女与另一条线系在一起,便结成了姻缘。如今,这根线又长又细,有时双方或许还能相向而行,但更多情况下,父母急于扯回,子女力图挣脱,紧张程度愈发增长,一言不合就有断线的可能。

  理想的情况是,父母与子女彼此理解。父母尊重孩子对婚姻的自由选择,孩子读懂父母倾囊相授的用心良苦。可是经过电视节目的夸张和社会舆论的发酵,由相亲引发的“战火”已然被点燃了。

  一方面,那些遵从父母意志的儿女,被视为希望父母包办一切的“巨婴”,其父母也被看做封建家长的代表;另一方面,那些追求婚姻自由的年轻人,有的被长辈贴上了叛逆的标签,有的又被同龄人视为摆脱枷锁的勇者。

  所以说,要给“中国式相亲”定个褒贬,实在有些难度。且不谈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就从人口与婚姻现状来说,“中国式相亲”产生的土壤依然肥沃。本版此前的两篇报道曾引发热议,一篇求解“3000万‘剩男’跟谁结婚”,另一篇论及“沉重的彩礼”。男多女少的窘境与重男轻女的思维,让相亲市场有了存在壮大的理由,而由此带来的天价彩礼,更成了套在婚姻头上的枷锁,也让相亲披上了一层物质化的外衣。这些问题不解决,由相亲引发的“战争”,恐怕还会上演。

  其实,随着社会变迁,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同样在持续变化当中。我们今天讨论“中国式相亲”,与其说要试图“改变”这一模式,不如说是在“记录”这一观念的争论与转变。对于个体而言,通过相亲等方式步入婚姻、建立家庭,是个人的自由。而对于社会而言,通过家庭细胞构成机体、稳定发展,是其运行的机制。终归,幸福,才是相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