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热点追踪网欢迎您!

登陆账户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讳莫如深的CBA首单合同
发布时间:2017/8/24   阅读:

8月22日,CBA公司与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对外宣布,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是CBA公司官宣的第一份商务合同。然而,见证这一时刻的仅有新华社一家媒体。而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既没有提合同年限,也没有说明合同金额。

今年3月底,中国篮协与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方)的商务推广合同到期,6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同意中国篮协将CBA联赛竞赛权和商务权授予CBA公司。当时,CBA公司商务总经理蒋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BA公司有信心做好商务开发。”一个多月后,蒋健领导的招商团队签下了第一单。

此前,有消息灵通的媒体宣称,CBA公司与李宁公司达成了一份5年10亿元的赞助合同,李宁公司获得了CBA联赛未来5年的球衣、球鞋、用球的独家赞助权益。该媒体同时也强调这是一份弹性合同,具体金额以官宣为准。但新华社所发通稿对此只字未提,在签约现场,CBA公司顾问马国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事不该他说。

如果10亿元的价格属实的话,就在5年前,时任盈方董事长的马国力与李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CBA签下的是一份5年20亿元的天价合同。如今,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CBA管办分离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李宁公司为什么反倒不愿拿出这么多钱了?如今这般讳莫如深的原因,又是为何?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体育产业成为了新的投资风口,包括乐视体育在内的创业公司开始跑马圈地,大肆购买赛事版权。2015年10月,体奥动力以5年80亿元获得了中超赛事版权,业界为之一振。

然而不到两年,体奥动力近期已宣称要与中超公司重新商定合同,试图将原合同改为10年80亿元,目前尚未有结果。而乐视体育则在大肆购买体育赛事版权之后实际无钱支付。如今体育合作公司们的倒退,或许可以看作是体育产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已渐趋理性。不幸的是,“理性”正好被CBA公司赶上了。

作为国内仅次于中超的第2大赛事IP,业界人士此前估计CBA公司能签下40亿~60亿元的商务合同。然而,以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个数据无疑有些浮夸。据了解,参与竞争CBA装备赞助的公司并不多,仅有李宁和耐克两家,而后者浅尝辄止,并未深入洽谈。

李宁公司虽然有诚意续约,但极有可能已在金额上大打折扣。此前,李宁公司为了与安踏竞争CBA赞助权,抛出了5年20亿元的竞争方案,安踏最终没有接招,转而进攻李宁公司的大本营——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如今,安踏正积极谋求平昌和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权益,志向不在CBA。李宁公司在利润大不如安踏的情况下,显然不再愿意给出一份溢价合同。

此外,从7月初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略显仓促,这也给CBA公司商务开发带来了难度。如今,当俱乐部都指望新的商务赞助能给其带来真金白银的时候,却出现李宁公司疑似降价续约的新闻。这无疑是CBA公司不愿看到的,也不愿这则消息影响之后的商务谈判,因而,首单或成了不能说的“秘密”。